(来源:中国建设报 赵君利 刘志强)
日前在京举办的传统村落保护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主播海霞受邀担任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她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这次她对这个新角色又有怎样的希冀?本报记者对海霞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张小宏副部长手中接过“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奖牌时,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会是什么?
海霞:首先我很感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信任。如果那一刻的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荣幸”,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为保护传统村落设立推广大使,我认为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准确落实,对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会和另一位推广大使——新华社AI智能主持人“热爱”一起,认真踏实履行好这份职责。
记者:您是怎么与传统村落结缘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成为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的?
海霞:我是个特别有乡土情结的人,这些年走访过很多的传统村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签,无不蕴含、孕育在传统村落中,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代表和象征。同时,我也见证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历程,真正能够亲身参与到这项保护工作中,也是机缘巧合。在今年一次传统村落的调研活动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董红梅同志刚好同行,她非常用心地向我们介绍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听了很受触动,让我对传统村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当她向我发出邀请成为一名传统村落的“守护者”时,我内心非常激动并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走进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让这些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样板。
记者:我们知道您长期投身于公益事业,特别是您发起的“石榴籽计划”,取了非常好的反响和效果。这次在全新的领域,用“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村落故事,您有哪些期待或者展望呢?
海霞:是的。“石榴籽计划”致力于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推广普及普通话,用国家通用语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6年发起“石榴籽计划”以来,我们开展了多个推普脱贫及助力乡村振兴的帮扶项目,将近七年时间里,公益足迹辐射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省区,覆盖全国554所学校,12.3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这次担任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对我而言是一次新尝试、新挑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果还是用一个词来定义大使的职责,我认为是“桥”——是搭好历史与现实、乡村与城市,以及农耕文明与互联网文明、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是搭好传统村落保护和世代生活在村落里的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我们会借助宣传平台鼓与呼,发挥自身影响和示范效应,带动更多人投身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乡村振兴。当然,这份工作只靠我和“热爱”远远不够,还需要各相关单位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大力襄助。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一起讲好保护传统村落的中国故事。
记者:我们从您身上感受到了厚重的家国情怀,对我们这个国家、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让人非常敬佩。听说您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工作志愿者,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海霞:首先,我特别荣幸能够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工作志愿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中央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核心目标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勇担使命、迎难而上,克服了想象不到的艰难险阻,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战,让所有农村贫困群众都实现了安居梦。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负责牵头联系大别山片区脱贫攻坚,定点扶贫湖北麻城、红安和青海湟中、大通等县(区、市),助力各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我们正迈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致力于将定点帮扶的“责任田”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田”。我能够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既荣幸又倍感压力,我将发挥自己专长、尽自己所能,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县和对口支援县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最近,我们结合“石榴籽计划”,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主持人录制了56个民族的故事音频,和爱尔基金会一起将连同书籍一块捐赠给这些地方的小朋友们,后续我们也还会到各地开展更多的帮扶活动,积极参与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定点帮扶工作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展现播音主持行业的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摄影:赵君利
编辑:谷梦溪